English

专题讨论:为文学批评把脉让它们自生自灭,包括批评

1998-04-2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当那些起劲地与风车作战,与无还手之力的侏儒小人作战,与享受着平庸快乐的市民作战,与酸腐的同类作战的批评家,极端热切地围剿所谓的文化垃圾时,这种围剿自身,也迅速沦为垃圾的一部分——不要一个月,甚至不出一周,你再读读慷慨陈词的讨伐高论,究竟剩下些什么东西让你回味?只有一种情况例外:你恰好是那一堆垃圾的炮制者,当然,它们凝聚着你的心血,哪怕观点再愚蠢,你都会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,心情好的时候,你还会反复重读它们,直到有一天,一家缺乏判断力的出版社要给你出版文集了,这些毫无创意的高谈阔论,才又一次一本正经地摊到了你的书桌上,你开始删改它们,校订它们,最后,你还按照惯例,为它写一个后记。

说起来,这一切的发生,很具有喜剧色彩。你总觉得别人是垃圾,这也瞧不上,那也看不顺眼,可是你的文章除了你自己,谁又把它当回事呢?命运是相似的:许许多多别人的文章,还加上你的,在某一天的某一份报纸上发表出来,然后第二天,第三天,更多的文章覆盖在上面,生存,然后覆盖、遗忘,这种自生自灭,没有痕迹的短暂存在,就是所有写作的基本命运。

对于蹩脚的写作,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。你到一家餐馆吃饭,觉得一道菜的味道不对,你吐掉就是了,没有必要去论证这道菜为何不好。当然,以后,也许你不会再去那家餐馆。这个世界上,餐馆是很多很多的。

为什么,读了一篇蹩脚的文章,你就要去证明它何以蹩脚呢?你只须记住,这个写它的人名,以后绕开就是了。写作的人有许多,他们的作品尽管一样要自生自灭,但至少,你可以去读其中深得你心的那部份。写作、阅读,乃是一种同类之间的对话和倾听,听到不顺耳,那是进错了剧场。

因此,只有风在和风车作战,只有小人和小人在相互争夺,只有市民和市民在吵闹——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自身,它们绝不会反衬出批评家的高明。在每天的报纸上,你都会读到一些味道很怪的批评,它们其实仅仅是世间喧哗的一个微弱声部。假如有一天,你发觉它们的作者居然把它弄成一本书,摆到了书摊上,那你就可以判定:它分文不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